山嶺重疊、溪流縱橫的黃袍山上,一顆300年的古油茶樹依然蔥翠挺拔。在樹蔭下歇息的山民,從孩子成為老人,和著油茶樹的香氣,一代代訴說著那些遙遠的茶油往事。
那一年的瑤池盛宴,呂洞賓垂涎美食秘訣偷得仙油,油灑四濺黃袍山,自此漫山遍野長出油茶林,香漫通城。
上天賜予通城的油茶樹,聽著瑤族先民的山歌、聞著李時珍煎出的藥香,見證了通城百姓與油茶相依相伴的悠悠歲月……
那一年,乾隆爺與通城的茶油不期而遇。芝麻糯米團子,色澤金黃、松脆香甜;平常青菜,色澤鮮亮、滑嫩爽口。乾隆爺?shù)拿恳豢甓忌l(fā)出一股撲鼻的異香,品嘗后脫口而出:“本草天然,國色天香。”
皇帝的圣贊將通城茶油推向了作為一種食物的最高境界。年復一年轉動著的油茶碾盤邊,全是關于乾隆爺?shù)尿湴猎掝}。茶油老作坊的門楣上,“本草天然,國色天香”的金色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金黃欲滴,熠熠生輝。
男人們煉油,女人們用油。主婦們每天炒的菜、煨的湯就盛在最樸素的瓷碗里,既沒有美輪美奐的看相,也沒有五花八門的調料,但這并不妨礙每個來到通城的人,對這些菜肴的依依不舍。
清潤的空心菜、油而不膩的“兩頭烏”,藥姑山上剛采下的竹筍……讓每一道美味更可口的秘密就是灶臺上那一個黝黑粗糙的茶油罐子,油兮兮,卻被擦得清清亮亮,竹節(jié)做的蓋子蓋得嚴嚴實實,這里面有著他們最珍貴的玉液,廚房里常年彌漫著淡淡的芳香。
麥市豆腐一向被視為通城餐桌上的素食美味。它口感綿密,軟糯滋潤,輕咬一口,就已厚味無窮。只要是回鄉(xiāng)的游子吃上一口外焦內嫩、清香四溢的茶油豆腐,就感到渾身潤貼踏實。
吃著茶油長大的孩子最難以忘懷的是溜進油坊,千方百計想得到一快茶餅的心情。敲碎茶餅,用熱水攪勻后撒于河道捕魚,散于水田中捕捉泥鰍和黃鱔,那是最鮮美的游戲。
通城人的一生似乎都和茶油脫不開干系,他們相信茶油能滋潤人們的脾胃,甚至心身。
在通城采過藥的醫(yī)圣李時珍,將山茶油作為藥用油細心地收載在《本草綱目》里,這些古老的秘方在通城代代相傳,福澤百姓。
通城的女人們在懷孕及哺乳期間,將茶油奉為食補至寶,母親的乳汁在茶油的催補下變得充沛飽滿。
通城女子的頭發(fā)是烏亮烏亮的。尤其是沐浴后, 將幾滴茶油涂在身上,就會散發(fā)出淡淡的紫羅蘭香味,皮膚水潤光潔,吹彈可破。
在缺醫(yī)少藥的年代,燒傷、燙傷、刀傷,甚至孩子的紅屁股,滴下幾滴茶油,輕輕一抹,就奇跡般地愈合、消退、干爽。有老人回憶說,當年紅軍戰(zhàn)士在這里治傷養(yǎng)病,靠的就是茶油的土方子。
在漫長的歲月里,油茶與茶油,幾乎承載了通城人的一生。有了清爽的茶油陪伴,再寡淡的日子,仿佛也會變得溫暖、油潤且有滋有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