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京報訊(記者郭鐵實習生趙吉翔)4月10日,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在“第三屆國際橄欖油高峰論壇”上表示,目前橄欖油在我國食用油消費中的占比還是不大,而且主要為國外進口。與會專家更是指出,國內橄欖油消費存在誤區(qū),酸度和原裝都不是評判橄欖油品質好壞的標準。
本次論壇由國際橄欖理事會公布實驗室、橄欖油品牌歐麗薇蘭舉辦。橄欖油自上世紀末進入國內市場,一直被奉若健康高檔用油。王瑞元介紹,2013至2014年度全國食用油消費量為2800多萬噸,而每年橄欖油消費量僅為四五萬噸,占比很小。
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技術工作組組長何東平說,橄欖油市場品牌眾多,質量不一。普通消費者對橄欖油缺乏足夠認識,導致企業(yè)與消費者對橄欖油的相關信息不對稱。
豐益全球研發(fā)中心總經(jīng)理徐學兵指出,國內消費者對橄欖油還存在幾大誤區(qū),包括認為橄欖油酸度越低品質就越高,原裝進口一定比分裝好等等。
對此,澳大利亞橄欖協(xié)會主席paulmiller認為,酸度不是判斷橄欖油品質高低的標準,酸度過低有摻假嫌疑。
至于原裝與分裝,國際橄欖理事會油脂化學委員會主席lanfrancoconte教授明確表示,原裝、分裝只是灌裝地的區(qū)別,并不是評判橄欖油好壞的標準。橄欖油品質的高低主要與多酚等營養(yǎng)成分的含量有關。